target=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资讯

全球流动性周期进入顶部阶段?比特币牛市是否已落幕?

自疫情以来,全球经济格局经历了一个由政府主导的流动性扩张期。这一阶段的核心特点是财政赤字激增与短期国债的频繁发行,即使在美联储维持高利率的环境下,市场流动性依旧维持高位。


然而,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转折点:财政主导的阶段逐步淡出,市场开始由私人部门驱动。与此前相比,财政部通过增税(如关税)与控制支出双重手段,逐步回收市场中的流动性。


这也为“为什么必须降息”提供了理由。

本文从全球流动性变化的角度出发,探讨当前“贬值交易”是否已走入尾声,并回顾其驱动逻辑及未来持续性的可能性。


财政主导阶段正在消退?

投资市场中,最理想的布局时机往往是在情绪低迷、无人问津之时。

比特币在2.5万美元、黄金在2000美元时为例,彼时除了部分加密资产投资者与宏观研究者之外,很少有主流资金关注这类资产。如今,这类“贬值交易”已被市场广泛认知,也意味着其阶段性完成。


接下来,我们更关注其背后的经济驱动条件是否还能持续存在。

两大核心推动力如下:

1. 财政支出与政策转变

拜登政府时期,美国实施了空前规模的财政赤字。尽管2025财年赤字略有缩减,但这主要得益于关税收入的增加,而非支出本身的减少。

随着《大美法案》的推进,联邦政府可能将通过削减医疗与营养援助等项目来压缩开支。与前任政府相比,当前政府的支出增速显著放缓,叠加关税政策,财政部事实上已从市场“抽血”而非“放水”。

ScreenShot_2025-10-16_115957_168.png

这一财政紧缩意味着市场对政府注入流动性的依赖正在减弱。降息成为推动私人投资的必要条件。

如投资人斯科特·贝森特所言:“我们正努力重建一个以私营部门为核心的经济,逐步缩小政府角色。”


2. 类“财政版量化宽松”政策的终结

过去数年,为了支持大规模财政支出,美国财政部采用了一种近似量化宽松的操作模式:通过短期国债筹资,而非长期债券。这种“隐形QE”维持了资产价格的高位,支撑了所谓的“万物泡沫”。

但当前这一政策正逐步撤出,财政的支持在减少,接力棒正逐步交由私营经济部门接手。


利率下降,成为激发私人信贷扩张与经济重启的关键工具。

ScreenShot_2025-10-16_115828_372.png

全球流动性周期是否见顶?

当前的宏观流动性趋势正呈现顶部迹象。从全球视角看,若与1970年以来的历史平均流动性周期对比,目前的流动性峰值出现时间偏早,幅度也显得更为陡峭。

随着财政退场、货币政策转向、私营部门逐步主导,市场结构或将面临一轮重定价过程。

比特币等风险资产的牛市是否已经终结?从流动性视角来看,可能性正在上升。


target=

猜你喜欢

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