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立法突破、稳定币生态爆发、加密公司竞相IPO,以及上市公司将比特币纳入财务结构,加密货币正加速重塑传统金融秩序。这一进程带来了巨大的资本红利,也伴随着系统性风险的升温。
2025年7月,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历史性法案,首次为稳定币设定明确法律框架。此举开启了银行、金融科技机构与支付平台对稳定币的广泛应用探索,试图借助其降低跨境支付成本、提升交易效率的能力切入传统清算体系。
与此同时,多个加密平台陆续挂牌交易,激发了新一轮的IPO热潮。更具标志性的是,部分已上市企业将比特币等加密资产纳入公司财库,导致企业估值与币价波动紧密挂钩,加剧了股市与加密市场之间的联动性。
稳定币立法推进,带来金融结构新挑战
此次加密立法的核心是稳定币的合法化。作为锚定法币价值的数字资产,稳定币本质上是一种链上货币基金,其储备资产主要为现金与短期美债。立法的通过不仅增强了其合规性,也激发了其在支付与结算场景的扩张潜力。
然而,稳定币的广泛应用可能会对银行体系构成冲击。尤其在新兴市场,美元稳定币被用作抗通胀与避险工具,进一步拉高美债需求的同时,也可能分流传统存款,影响银行放贷能力。监管机构目前正围绕“稳定币是否允许产生利息”等关键议题展开讨论。
资本追逐加密新标的,IPO潮流热度不减
在特朗普政府推动下,SEC对加密行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,促使多家加密科技公司成功上市。Circle、Figure、Gemini等在IPO首日均实现大幅上涨,Circle上市以来股价累计上涨超350%。
但随之而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。由于这类企业高度依赖加密交易活动,其估值波动剧烈,投资者可能在币价剧烈波动时遭受间接损失。FTX暴雷的阴影尚未远去,资本市场似乎已经再次进入FOMO(错失恐惧)阶段。
下一阶段,加密行业的目标是推进“资产证券化上链”——通过代币化方式将股票在链上交易。Kraken、Galaxy Digital等公司已着手探索,试图为国际用户提供代币化股票产品,为传统证券市场注入流动性与技术创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