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rget=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资讯

在新加坡Token2049,我们都「看见」了什么?

data-v-65a5d11e>看看参会者们跑会的过程中有什么心得。 原文来源:@Phyrex_Ni,@Warren_XF一年一度的 Web3 盛宴 Token2049 落下帷幕。今年共有万人参会,不少参会者表示比往年更加热闹,活动质量也有了新提升。本次大会的 SideEvents 涉及了 Demo Day、黑客松、行业会议、City Walk、私人晚宴等等多种形式。律动 BlockBeats 举办的两场周边活动也得到一致好评。那么本次Token2049 大会涌现出哪些新机遇呢?参与者们又有什么新感悟?一起来看看今年的会后「小作文」。如果你也有一些感悟和收获想要分享,欢迎联系我们:@BlockBeatsAsiaPhyrex_Ni:我眼中的新加坡 Token2049观点来源:@Phyrex_Ni随着今天的落幕也结束了新加坡 web3 的工作旅程,其实作为一个从业者来说,昨天就已经结束了。或者说大概 6 个小时就能结束 Token2049 的主要流程,所以在昨天晚上我写下了三个词,今天结束了,可能会从不同的视角解读一下这次的 Token2049。第一个词:支付。本次的展厅不算很大。到场的站台因为并不算很多,但其中有大概三分之一的项目是涉及到支付的,其中不仅是新加坡本地公司,主体在欧盟的公司或者是注册在离岸群岛的公司,都出奇的攻克支付渠道。而且如果再加上资产托管和财务审计公司的话,这部分的项目超过一半了。其中有一个区域的展台全部都是资金相关的项目。而且多数的项目本质上就是合规以及非完全合规的 OTC,当然主要针对的还是美元和欧元,几乎涉及到人民币的即便不算完全合规,但也和外贸有一定的关系。更有意思的是。我基本每一家支付类公司都聊了,不管是什么类型的,主打的都是出金,这代表的是目前出金的环境更加的旺盛,更多的币圈投资者包括全球范围内都在找合规且中大额的出金方案。我记得 2021 年即便是 BTC 突破 64,000 美元的时候在海外的各种展会都没有那么多的支付相关应用,而支付类的无疑都是中心化的。第二个词:英文香港的时候我还发文说过,几乎每个人张口都是 ABC,即便明明知道对方中文可能会更好,也会选择说英文,当然粤语也很受欢迎。而这一次挺有意思,虽然多数的站台都是所谓新加坡的,但是中文沟通非常的顺利,几乎是只要是亚洲人的站台就可以讲流利的中文,当然他们的英文更好。少数的几个印度,中东(疑似),欧美的展台肯定是英文为主,但如果发现你听不懂会很努力的帮你解释,让我觉得他们都做好了功课,不过确实从香港到新加坡,参会的「白人」还是太少了,多数的项目方国语说的都比我好。第三个词:有钱真好这不是废话,新加坡市中心的成本比香港并不便宜,但我每天的花销除了住宿和车费就完全没有吃饭方面的支出,可以说在新加坡你拿到了一个地址,就可以去吃了。多数的活动几乎不会验证你是不是去蹭的,不过说实话,这次新加坡的活动中多数提供的餐饮都是偏印度口味。Token2049 的这几天正好是新加坡 F1 的比赛前奏,导致了机票酒店都贵的离谱,稍微过的去的都是 2,000 人民币一晚上,能住在金沙的都是大佬了,哦,差点忘了,这次的 Token2049 票价是 500 美元一张,管饭。有过香港经验的小伙伴基本都是去蹭的票,第一天上午管的不算严,基本上蹭个票就进去了,票其实是两个,一个手环,一个吊牌,当时只看吊牌,我也是蹭进去的。下午的时候发现蹭的人太多了,开始看手环了,就堵了很多人,第二天管得更严,还出现了扣吊牌的事情。可以说在新加坡两种人是过的最好的,一种是自己本身就是很有钱的,包括项目方,享受了众星捧月。第二种就是有足够预算(报销)的小伙伴,也是可以笑看风云,而且这部分小伙伴大部分都是好人,借票的基本都是找他们。其他的就是像我这种四处蹭的人,只要脸皮够厚,连吃带拿应该还有的赚。这还都只是明面上的,稍微小众的团体更是直接提升了新加坡娱乐行业的收入,金沙附近下午三点开始,google 地图上显示的都是已歇业。还有一部分私趴,游艇趴,就不提了。反正我是没去。最后回顾一下这次的 Token2049,以前机构满地走,VC 多如狗的情况几乎没有了,创造了一个大周期繁荣的各种交易所几乎没有了,出了几家有名的大所,剩下的都是 Dex 了,尤其是 L2 上的 Dex 还是很多的,其中三哥是主力团队。以前参会能拿到手软,现在除了宣传页就是充电宝。讨论 Bulid 的人越来越少,这两天我身边的人除了一个小型临时讨论 RWA 的聚会外,所有人关注的都是还有没有牛市,BTC 还会不会涨,即便是做公链的都是如此,唯一兢兢业业的行业就是各家交易所了,是真能打。总结旱的旱死,涝的涝死。有钱的要人,有人的缺钱。天天乌鸦叫,萝卜遍地走。一个 18 年就认识的朋友和我吐槽,这次来新加坡听到最多的项目就是 RWA,一夜之间人人都在布局 RWA,人人都是 RWA 的高手,但可惜的是绝大多数的人竟然不知道 RWA 需要合规的,连 STO 都要牌照,RWA 就可以野生化了?但可以确定的是,RWA 才是 DeFi 的下一个形态,而且很有可能下一个周期的带动者就是 RWA。原文链接Warren_XF:一些在 Token2049 的见闻观点来源:@Warren_XF,GP of Arkstream参会者来自世界各地,很多活动上华人面孔不到 50%,而交流也几乎都是使用英语。而从大会的发言人来看,Token2049 的重量级演讲都是知名项目披露一些重要的信息,相比之下 4 月的香港大会一半是官员讲话,可见两地的差距挺大,新加坡的从业者国际化程度和专业度还是远高于香港的。主会场的展台除了知名公链和交易所外,很多没听过的新交易所和支付解决方案占了其他的大部分空间,而新的 Crypto 项目则占比较少。看来做面向数字货币的中心化金融工具仍然是赚钱的,而单纯的叙事创新难以长期烧钱维持,快到了最艰难的时候。最近网上最热的 FT 和 Tg bot 并没有太多人在线下进行讨论,Ton 的公链获得电报官方承认,承接 8 亿电报用户的入口,是个巨大的想象空间。但 Ton 官方对 Tg bot 也不太了解。基础设施的 Zk、L2,用户入口的钱包、游戏仍然是线下聊的最多的话题,基础设施的开发者一切朝着完善以太坊、获得以太坊正统性努力,而用户入口们则在考虑如何在 C 端难以获得新增的情况下转向 2B 甚至 To 公链的解决方案,以获得正向现金流活下去。契合前后两者的 Metamask 的新接口值得重视。熊市的持续做事是累积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成本最低的方式,在牛市的时候你要花巨大精力去调平的资源和认知鸿沟,都能被漫长的熊市填平。似乎所有人都觉得 2024 年就是牛市了,最晚也就 2024 年年底。可能跟比特币的减半周期挂钩,但没人说得清为什么跟了几年的纳指突然最近失灵了。没人敢想 2025 年,真到那时还有几个人撑得住呢?结合上一点,再结合前两轮牛熊的交替,得出结论:好好活下去就赢了。有人知道到 F1 和 Token2049 哪个给新加坡带来的收入高吗?陈剑 Jason:Metamask 与 Telegream 角逐赛会很精彩观点来源:@jason_chen998这次 Token2049 最大的感受是 Metamask 和 Telegram 都在明显的争抢下一阶段的 mass adoption 入口,双方有点现在像是 Web3 的阿里和腾讯的感觉,各自的布局如下•Metamask 钱包+linea 链+snap 开放平台• Telegream 社交+自建与第三方钱包+Ton 链+开放平台单从排兵布阵来看 Telegream 手里比 Metamask 多了一张已经有数十亿用户的社交王牌,并且 Telegream 的开放深度要比 Metamask 强,Telegream 里面可以有 100 个钱包产品,而 Metamask 只能是它自己,Unibot 等一系列机器人已经验证了 Telegream 生态红利的存在。但 Metamask 现在通过钱包先发优势牢牢地把住了身份与登陆这件事,这种地位很难轻易撼动。接下来 Metamask 与 Telegream 的角逐赛应该会很精彩。 Token2049新加坡TOKEN2049

target=

猜你喜欢

微信公众号